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他犯了3个错误

发布日期:2023-8-12 13:56:59 访问次数:594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永远都是摇着鹅毛扇,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谈笑间就能够想出治国良策和出兵妙计。

近代鲁迅先生就曾说,“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正是受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普罗大众往往把诸葛亮奉为天下第一、冠绝古今的天才,并且将诸葛亮的失败美化,为其找种种借口。

但是,我们熟谙历史和军事的毛主席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方面,他对于诸葛亮的治国理政等等功绩持肯定的态度。

另一方面,他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却持否定的态度,并且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诸葛亮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失误。

诸葛亮也是毛主席在三国人物中提到次数最多的一位,而且毛主席还曾先后三次指出,诸葛亮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第一:用人不当,选错将帅

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两个故事广为认识,无论是说书、戏曲,还是文学作品,这两个故事都是演义里的重头戏。

早在1948年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时候就曾经讲过诸葛亮用人不当。

说到西柏坡,就不得不说起毛主席与卫士组长李银桥的一则小故事。

这一天,主席从外边回来,看到李银桥敞着大门在里屋收拾,主席当时存了逗一逗李银桥的心思。于是,悄声进屋,冲着李银桥忙碌地背影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

话音还没落,李银桥就如条件反射般转身制住了毛主席,身体比思想反应得快,见是主席,立即松开了手。

主席大笑,“你这个卫士组长十分警惕,我没有选错人!”

李银桥憨厚地笑了笑,“主席怎么可能选错人呢!”

主席摇摇头,“我又不是诸葛亮,怎么不会选错人呢?就算是诸葛亮,也有用错关羽和马谡的时候啊!”

李银桥听着这话,有些疑惑,“马谡我知道,关羽怎么算是用错呢?”

毛主席说:

“关羽守荆州就是一招错棋呀!诸葛亮受刘备之命回蜀地,荆州就无人值守了,只好用关羽来驻守。可是这个关二爷,却从心底里轻视东吴,最终大意失了荆州,自己也丢了性命。”

关羽和马谡的用人不当,最终导致了蜀国的元气大伤。

一说关羽。

诸葛亮明知道关羽看不起东吴,却还将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荆州留着关羽驻守。

荆州,“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可以说是一个交通便利、可攻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丢失了荆州,对蜀国来说是无疑一个巨大的损失。

如此要地,半点不容有失。诸葛氏明知道关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还任命他来完成这个任务。

尽管我们可以用当时的蜀国没有合适的大将这个理由来为诸葛亮此举找理由,但是,并不能否认这仍然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决策。

二说马谡。

《资治通鉴》里说,马谡其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其实,抛开后来的街亭之战来说,马谡确实是一个有军事才能,起码纸上谈兵十分厉害的人物。

早在南中七擒孟获时,所谓的“攻心计”就是马谡提出来的。

毛主席读到资治通鉴里街亭之战这一段,就点评说,“初战,亮宜自临阵。”

确实,两军对垒,更何况街亭的十分特殊,街亭之战的失败,使得诸葛亮所处了位置十分尴尬。史学家毛宗岗就曾评论说,“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

南安、天水等等城池也不得不放弃,这些地区本来也是作为北伐军的粮食供应地,一旦失守,大军后方空虚,又无粮草补给,不得不放弃前进,撤回蜀地。

而就是这样重要的一次战役,诸葛亮却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并且,第一次北伐,主帅不亲临,反而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于战局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说,毛主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马谡的失败中看出诸葛亮的用人失误。

根据毛主席的评价,街亭之战中诸葛亮不应该分散大军,还将主力交给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

而是应该亲自率领大军进攻,亲自调度,集中兵力击破。街亭之战的失败,诸葛亮是应该负主要责任的。

第二: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在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草庐里促膝长谈,分析了天下大势,还对刘备如何光复汉室提出了实操性的建议。

一番宏论,将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了刘备十分尊敬的“军师”。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策略也确实十分有战略意义,刘备从一个光杆司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壮大成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但是,刘备的心愿是光复汉室、一统天下,这个心愿终两代人都未能完成。尽管,在诸葛亮生命最后的时光一直在为伐魏作努力,直到诸葛亮在五丈原辞世,都未能实现。

诸葛亮与刘备在隆重草庐的谈话也被称为是“隆中对”,诸葛亮认为,刘备应该先占据荆州、益州,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挥师北伐。

诸葛《隆中对》实在是太有名了,古往今来有非常多的能人志士对此进行评价,不外乎是以此来分析诸葛氏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宋代有一位学者就对诸葛亮的策略进行过细致的分析。他就是“一门父子三词客”的苏老泉——苏洵。

苏洵不止在词方面造诣颇深,对政治和历史也涉猎颇广。他在所著的《权书》中,以地理原因为基点,对蜀汉未能统一天下做了非常客观地分析。

苏洵认为,蜀汉地处偏僻,大军前行不便,蜀汉贫瘠,应付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也是捉襟见肘。

所以,苏洵下了这样一个结论——“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

毛主席博览群书,读到苏洵的这个观点时,主席深以为然。于是就在书上写下,“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主席在苏洵的观点上进行了深化,他认为诸葛亮一开始在隆中对中体现的观点就是有问题的,蜀地离当时的中原许都十分遥远,大军从蜀地到中原,光是行进就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更何况军队经过长度跋涉早已疲惫不堪,这些前提条件就处于了劣势。

另外,诸葛亮还说,天下有变之时,派两名上将分别从荆州、益州带兵出征,从荆州出兵的将军攻打宛、洛,从益州出兵的将军攻打秦川。

诸葛亮对这套策略十分得意,当时曾说,“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毛主席却不以为然,他说,荆州益州相距千里,两名上将加上诸葛亮兵分三路,将原本就不具备人口优势的蜀国大军更加分散,这种做法必然使得三方都防备空虚。

看后来蜀国的历史,就可以知道,诸葛亮派关羽守荆州,荆州被孙权偷袭。

刘备攻打东吴,火烧八百里联营以惨败收场。诸葛亮北伐中原,每次都得休养生息好几年,且每次都使得蜀汉元气大伤。

真可谓是,“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主席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中积累得来的,他既不冒进,也不畏缩,而是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他不建议过于分散兵力。

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一开始对于蜀国的规划就是有些问题的。三分兵力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并不是最好的安排。

毛主席从纷杂的历史事件中参透了其中的真相,对千年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给予了非常中肯的评价。

从现代军事学的角度,1+1是大于2的,整体的力量总是大于分散的个体力量之和的,分散军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就造成了蜀国的军队各自为战,军事实力也大打折扣了。

第三:错失战机,穷兵黩武

还是街亭之战,毛主席曾经点评“亮宜自临阵”。

当时,老将魏延曾建议诸葛亮,集中兵力直取长安,然后再进攻关中。从现代军事学的角度来看,这条战略应该比较合乎当时的战争形势的。

为什么呢?三分天下,蜀国占据了最为贫瘠的西南,而曹魏不仅国土面积广博,土地也最为肥沃,更占据了有天下粮仓之称的许都。

所以,蜀汉与曹魏相比,整体的实力是弱于曹魏的。

但是,在诸葛亮这次北伐,蜀国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休整,蜀魏边境已经长久的没有发生过战争了,这时候曹魏在边关的防守也逐渐懈怠,关中和陇右守备松弛。

根据魏延的建议,如果此时能够集中兵力,定可以只取关中,那么,光复汉室也有几分胜算了。

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反而是分散兵力为三股,一股赵云为首进攻箕谷,一股以马谡为首攻打街亭,而他自己率一股驻守祁山。

如前所述,将本就强大的军力分散开,最终导致了街亭之战的失败。

战场上有利的战机转瞬即逝,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得善于把握时机,出其不意才能克敌制胜。”

而诸葛亮没有把握住这个绝佳的时机。

如果当初马谡被张郃围困在山上时,诸葛亮能够及时出兵救援,与马谡里应外合,说不定可以战胜张郃,扭转战局。

但是,历史并不能假设。

其实,在街亭之战以后,诸葛亮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开始事必躬亲,亲自指挥战争了。

毛主席在《资治通鉴》这一章里就有过批注:“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

裴松之曾经在《三国志》中作注,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失败后,曾对左右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诸葛亮口中的一人,便是他自己。也印证了诸葛亮意识到一开始战败的责任在于自己的指挥错误。

其实,北伐战争的失败还在于诸葛亮过于强调战争,将北伐作为终极目标,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经济文化,都是为了北伐服务。

这无形之中就忽视了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另外,北伐中蜀汉、曹魏两军对垒,在渭水之畔,诸葛亮的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司马懿仅率领两万人御敌。

面对诸葛亮的挑衅,司马懿按兵不动,以守为攻。因为蜀汉大军远道而来,经不起长久的消耗。

无奈之下,诸葛亮又试图激怒司马懿,命人送去了“巾帼妇人之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用意,于是假装震怒,请求出战,而皇帝早已被司马氏控制,演了一出双簧。

司马懿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出一兵一卒就使诸葛亮战败。

针对此事,毛主席就曾评价过,“司马懿敌孔明之智”。

结语

对于诸葛亮这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心中已经被神化了,诸葛亮成了忠君爱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典范,也是能够未卜先知,呼风唤雨的神灵,民间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层出不穷。

纵使他经营的蜀国是三分天下中最弱的一国,并且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诸葛亮的地位仍然与历史上众多大一统王朝的帝王将相们相比也不遑多让。

在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眼里,却看到了最真实的诸葛亮,并对他的治国理政执法和带兵打仗之能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他一方面赞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方面又指出,诸葛亮失败的根源在于军事战略和实践能力的不足。

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这种精神,在任何事物上,都应该辩证地来看待。不夸大,不盲从,分析事物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