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29 9:02:30 访问次数:623
明代,中国史书中的一个核心单元,由出身贫寒穷困,后又崛起草根的朱元璋一手打造,在历朝历代中占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每当大家聊起清朝和唐代,总是蹦出割地赔款和诗歌的繁华景象,然而,谈到明朝呢?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或许大部分人会想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以及被誉为明代侦查百姓的大脑的锦衣卫组织,但实际上,另一方面的明清两朝之间对比,却是清代更喜欢通过割地赔款来平息争议,然而,这种途径并未得到很好的效果。相较之下,明代则表现得坚韧不拔,铁骨铮铮,任何一任皇帝都坚守着绝不屈服,也决不割地忍辱求饶的原则。
朱棣统兵征服安南
让我们回到古代,那时我们周边有许多小型民族国家,他们寄希望于我们国家的保护并提供年年不断的上供,以期安稳的生活环境。在唐朝时期,周围有一个国家叫做安南,他们将大唐视为天朝,每年都会献上珍宝,对此唐朝自然欢喜,于是安南便在唐朝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地发展,无需担忧来自唐朝的军事压力,双方相处十分和谐,甚至当安南受到外敌侵袭时,只需向唐朝发出求援信号,唐朝便会派遣队伍帮助抵御威胁。
然而,随着朱元璋创立明朝,情况出现了变化,安南这个小国开始变得不安分。他们看似服从唐朝的统治,却并不愿意诚心接受明朝的监管,还会时不时地给明朝制造一点儿小麻烦,尽管他们本身力量微薄,不太可能对明朝构成实质性威胁,但这种态度仍然令人深感愤怒。
当时的朱元璋并未过多在意此事,毕竟他并没有将安南视为举足轻重的对手。然而,当朱元璋平静离世之后,朱棣荣登皇位,这个人具强烈的战斗欲望,眼中决不能容忍任何欺凌。朱棣可谓中国最有血性皇帝,对于任何周边国家的威胁,他始终主张采取强硬手段应对,只有用武力威慑,才能让它们惧怕,才会怕之不敢再来犯。蒙古的边境动荡引发了朱棣的五次北征,最后才有了“天子守国门”的佳话流传至今。
然而,安南并未从蒙古的遭遇中汲取教训,反而持续在边境上搞事情,这使朱棣愤怒不已。当朱棣带领明朝大军气势磅礴且坚定地向安南进军之时,安南才终于领悟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感到自己或许惹上了无法挽回的大祸,于是赶紧转换态度,派出使者向朱棣表达歉意,并承诺今后不再进行边境骚扰,同时会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提供上供,希望明朝能够宽恕他们,给他们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可是明朝可跟唐朝截然不同啊!那个时候,朱棣说出那番话:“要是拿下安南这个地方,所有问题就都能完全破除啦!”这下子,安南的那帮子人们都慌了神儿,感到无助至极,只好硬着头皮出动反抗啦!可惜大家心里都清楚,无论是实力还是资源,他们都无法与强大的明朝抗衡呢!于是乎,精神越发低落的安南们,心头的愿望就是盼着明朝能够手下留情点儿,对他们网开一面啊!可惜啊,朱棣可完全不是朱元璋那种人!朱元璋或许尚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朱棣就是铁了心要将那些叛徒赶尽杀绝!所以嘛,短短一年内,安南这个国家就在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不见啦!
从此以后啊,那些风格游离于朝廷之外的诸侯国也都看清了朱棣的狠辣手腕,觉得算幸运的,毕竟他们没像安南那样招惹这位可怕的皇帝。为了显示诚意,这些家伙们纷纷向朱棣投降,保证他们绝对不会像安南那样雄心勃勃,只想安心守护好自家边疆,绝不会做任何危害明朝统治的勾当。而朱棣看到这种结果也是非常满意,所以这场闹剧就这么结束喽。
吸取安南国灭亡的教训
安南的消逝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惨痛的教训——不认清现实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不自量力的结局有多么悲催。而此时此刻的安南国,也许还以为自己站在幸运的线上,觉得明朝会像唐朝那样善待一切国家,宽宏大量,对他们的小动作不会在意太多,更不会因这些小插曲引发战争。
现在想想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跟当初的安南何其相似啊!总以为成人不会严惩他们,习惯性搞破坏,自认为大人们会纵容他们,但事实却是,安南迎来了朱棣这个狠角色,而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人,也可能像安南那么蠢,以为凭借自己的弱点就能胡来,干出妄图挑战天下公义之事。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太过弱小,而且他们所作所为本身就违背了道德底线,错看了形势,最后自然是引火烧身,遭受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