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毫无用武之地,死后却有成千上万人送葬

发布日期:2022-4-1 11:36:27 访问次数:627

古时候,人们常说“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能够金榜题名,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如果一个读书人能够高中状元,那更是无比“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其中的辛苦与机遇,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品尝得到。

中了状元,不仅仅是面子上的好看,更是能够给自己与家族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意味着“十年寒窗”之后,他可以入仕为官,在官本位的古代中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味着他可以当“老爷”了。

“老爷”是可以不缴纳任何赋税的,尽管他的收入是很高的,但是他既没有纳税的义务,也没有任何服徭役的义务,那真是人生美滋滋。要不然“范进”也不会一朝只是中了举人,就兴奋得失心疯。

无比风光的状元,是万里挑一的结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朝代兴盛稳定时,没有人不想当状元的,但是,在王朝的末期,那就另当别论了。话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那命运就比较坎坷啦。

01

清末最后一位状元,名为“刘春霖”,当年他高中之时,时年32岁,从高中放榜之日起,他就受到别人的非议,那么他的状元之位是作弊得来的吗?

还真不是,刘春霖考试时非常地规矩,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

人们对他有所非议,是由于刘春霖的状元榜全赖爹妈给取了一个好名字。

清朝的科举考试,跟前朝差不多,若想金榜题名,必须一路过关斩将,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最后是殿试。

殿试是最后一关,由皇帝亲自主持,他将亲手拟定的考题交给主考官,在皇宫大殿里布置下考场,会试过关的考生们接过考官手中的考卷,当场在规定的时间内笔试答题。

话说1898年,刘春霖参加了殿试,巧合的是,他正好碰到“百日维新”即将失败之时,他与同学们在大殿里认真答完光绪皇帝所出的试卷后不久,皇帝就被囚禁起来。

考官们按卷子优劣排好顺序,呈送给慈禧太后最后审阅批准。

慈禧把黄绫包打开,取出第一名试卷,名字是“朱汝珍”。慈禧心里立即感觉不爽,“珍”,怎么与那个极力怂恿光绪变法的“珍妃”是同一个字!

再往下看,朱汝珍,籍贯竟然是广东,更惹毛了慈禧,用她的逻辑就是“广东人不能重用”,看看那些“闹事儿”的“罪犯,都是广东人,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一心闹革命的孙中山,搞变法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哪个是省油的灯?

“广东”,慈禧看到这个地名,头就大了,恨意满满。

“任他才华盖天,广东人不能用!”独断专行,且又异常迷信的慈禧的这一句判词,直接把朱汝珍的状元拿掉了。

慈禧又取出第二名的试卷:刘春霖。

“春霖”,这个名字好哇,“春降甘霖”,多么吉祥的名字,当前直隶等地正值大旱,老天爷给我大清送来了“春霖”,真是天佑大清啊。

再看刘春霖的籍贯:河间府肃宁人,“肃宁”者,肃静安宁之意,眼下我大清业已飘摇不止,太需要祥瑞之兆来冲冲喜了。

想到这里,慈禧大笔一挥,特别钦点刘春霖为新科状元,那个原本排在第一名的朱汝珍,只好屈居第二名,当“榜眼”去吧。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发放金榜这种事儿,也差不多属于内府机密,可是王朝没落之时,官员们的口风也就变得不严实起来,慈禧这种钦点方法,传到宫外,自然引起大家的非议。

02

要说这个刘春霖,其实也并不是不学无术之人,原本他能被主考官们判为第二名,就说明此人水平也不低,“状元”与“榜眼”,也就在伯仲之间吧。

先看刘春霖的试卷,字迹工整挺拔,在今人看来,这字体简直就是印刷出来的,依《大清钦定科场条例》规定,殿试之中,书法重于策论,因为能进殿试的这些人,都是精英人物,大家的理论水平都差不多,此时的书法水平高低,就成为能够最终脱颖而出的利器。

刘春霖的字,不仅是当代人看过认为“极好”,就是在当时也是抢手货,当年人们常说一句话“大楷学颜,小楷学刘”,“颜”就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刘”就是刘春霖。

(状元刘春霖的试卷)

再说策论,刘春霖同样不差。光绪皇帝在被囚之前,所出的殿试策论题目是:“从教化、吏治、兵制、财政等诸方面论述何以应对时局”。刘春霖结合当时大清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有理有据地全面展开议论,内容涵盖虽然广泛,但是他并没有长篇大论、下笔无物,而是言简意赅,直达立意,全篇文章仅2038个字。

就这样,刘春霖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地被选中为状元,按理说他应该就此飞黄腾达,前途无量了,因为纵观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历史,前后也不过出了592名文状元,这里面既有名门望族出身,也有寒门学士“跃龙门”,刘春霖同样是寒门出身,寒窗苦读,32岁时才中得头筹。

鳌里夺尊的刘春霖在兴奋之后,忽然发现:他很是悲催啊,他是状元,却毫无用武之地。中国两千年未有之大局,封建帝制行将瓦解,维系帝制运行的儒家学说,正在受到广泛的抨击,被社会逐步抛弃,而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读“圣贤书”的刘春霖,贵为“封建状元”,自然没有了“合适的工作”。

1905年,刘春霖被朝廷派往日本留学,“师夷长技以制夷”,日本曾经将中国当作老师,不知不觉之中,这个昔日的学生却全面超了老师,并且对老师肆意欺辱。

清王朝只得面对现实,派出留学生去学习日本的东西,当然只能是学习皮毛。

两年后,刘春霖与同学们回国,依然没有什么合适的职位给他,“空有报国志,自思还有才,徘徊多少年,到头一场空”。

正在刘春霖不太得志之时,他的老师(殿试主考官之一)杨士骧(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想给他保媒,对象是裕庚(皇族,清政府驻日本大使)的小女儿裕容龄。

这个姻缘对于基本上赋闲的刘春霖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裕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放在旁人,肯定会高兴地同意婚事,然而,我们的刘春霖到底是状元,与一般人就是不一样,他竟然拒绝了老师的好意。

恩师对学生婚姻之事,一片苦心,学生不胜感激。但是裕老贵胄高门,如攀成龙,恐日后贻害格格终身。

就白了,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他刘春霖不想吃“软饭”,他要的是骨气,而不是什么远大前途。

过了一阵儿,刘春霖被任命为咨政议员,他以为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他发现清王朝的“宪政”不过是个政治把戏,他无从下手发挥自己的才能,怎么办呢?他决定从小事着手,慢慢地宣传推动宪政,进而积极参政议政。

湖南巡抚杨文鼎,在1910年时,未经咨议局投票决议,擅自发行地方国债,刘春霖认为这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军机处众大臣却建议刘春霖不要“小题大做”,刘春霖坚决守规矩,去找军机处理论。

摄政王载沣直接告诫刘春霖:不要多管闲事儿!


刘春霖却跟这位“皇父”杠上了,大胆地指责他这样做,是“于立宪精神相背驰,恐成专制!”

刘春霖的争论结果可想而知,根本没有任何效果,自己再次被撸了职位。

03

只是刘春霖的“气愤”根本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911年,一声枪响,辛亥革命爆发了,清王朝覆灭,刘春霖没想到自己竟然一夜之间成为了前朝的“遗民”。“气愤”转瞬之间变成了“深深地伤感”,他心灰意冷,决定到北京郊区隐居,想靠自己的一点名气,传道授业,写字卖文,以度残生。

1914年,袁世凯却跑来打扰刘春霖的清静,他派人力邀刘春霖出山,袁世凯曾经对刘春霖有知遇之恩,他又与杨士骧是好友,从这两层关系上出发,刘春霖也不好拒绝袁世凯的邀请。

刘春霖真的想做些事儿,最好是大事业,当他被袁世凯授予“大总统府内使”的时候,他还踌躇满志,可是这种兴奋劲没有持续多久,他发现不对劲儿,嘿嘿,什么“大总统府内使”,不过也是个虚职空衔,袁世凯也同样只是想把他当成花瓶摆设而已。

刘春霖的自尊心再次受到沉重打击,他再次选择隐居,痛定思痛,咬牙下定决心,“终老不与政事”。

但是时代的激荡变迁,就是不能让刘春霖这个前清状元安静生活。1931年,东北丢了,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他即刻派人来拉拢刘春霖,厚礼不断,高官许愿,刘春霖则是礼物不收,高官不做。他认为,“君非昔日之君,臣也非昔日之臣”,他是“宁可做华丐,不做汉奸”。

时年60岁的刘春霖甚至拒绝亲朋好友给自己过寿,他认为:

国家存亡尚且未定,福祸难测,还搞什么寿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又想到了刘春霖,想让他助其维系华北统治,毕竟他这个“前清状元”的名头还是有些影响的。1940年6月,汉奸王揖唐来了,他是受日本人的指派,专门来找刘春霖的,他们俩曾经是同科进士,也算是老朋友了,王揖唐时任伪北平市市长。

年近七旬的刘春霖一改往日“以礼待人”的文人气度,对这个昔日的同窗好友破口大骂,“你这个软筋骨的东西,你非我华夏族人,你滚出我的宅院去!”

王揖唐只好屁滚尿流地跑了,可是日本人没有放过刘春霖,他们的狠毒是闻名四方的,他们气势汹汹地派兵抄了刘春霖的家,所有物件,上到名贵家具、古玩字画,下到一件普通的鞋服,一点没剩地全部抄走,同时将刘春霖一家老小全部赶出家门,流落街头。

此事引起北平各界的强烈抗议,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日寇把宅子还给了刘春霖,可是空荡荡的屋子里,没有一件家具,他们竟然厚颜无耻地要求刘春霖掏钱赎回本来属于他自己的家具、字画等一应物品。

刘春霖还是那句话,"宁做华丐,不做汉奸“,他坚决不向日本人妥协,宁可忍饥挨饿,也绝不屈膝投降。

1941年1月23日,老迈的刘春霖在穷困潦倒中死去,成千上万人的北平市民闻讯前来为他送葬,人们专门制作了一张匾,上写”义士状元,中华脊梁”,在出殡的那天,北平市万人空巷,那些了解刘春霖的北平人,无不泪眼婆娑。

“义士”、“脊梁”,这个赞誉对刘春霖而言并不为过,在那个家国危亡的生死关头,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卖国求荣者,他们蝇营狗苟,为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甘为侵略者的爪牙,丧失起码的民族气节。

刘春霖生逢乱世,又机缘巧合地成为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位状元,尽管他的内心也有失落与不甘,徬徨与迷茫,但是他谨守做人的底线,和国家荣辱与共,就凭这一点,他就值得被后人铭记。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