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的上午九点当国人开始为建设祖国忙碌之时,欧洲人民在黑夜中已经进入梦乡,然而就在此时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突然发布系统恶化警告,该系统24颗在轨卫星全线陷入崩溃状态。
伽利略导航发布系统恶化警告
伽利略导航系统无法正常更新卫星星历,所谓星历就是确定航天器时空位置的重要数据,意味着全球用户将很快无法接收该系统的正确信号,系统恶化警告还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故障原因不明,何时恢复服务无法预期。
去年7月25日一枚阿丽亚娜-5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将编号为FOC
FM-19、20、21、22四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意味着伽利略系统经过15年苦心经营后基本具备全球导航的硬件能力。根据计划该系统将在今年向全球用户提供10米分辨率定位服务,但眼瞅着就要大功告成之时却功亏一篑,用“噩耗”一词形容并不为过。
阿丽亚娜-5火箭发射伽利略组网卫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支撑,我们时常强调它的经济价值,然而众所周知军事用途才是它的第一价值,伽利略导航系统也不例外。
伽利略导航系统也被视作欧盟团结一致的象征,该系统最早由德国、法国、意大利发起筹建。打造自主可控全球导航系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对GPS系统的不信任,因为后者在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的同时注入了“选择可用性机制”,也就是说GPS信号被人为限制了导航精度,欧洲人担心一旦遭遇极端情况GPS同样会对他们下手。
在导航卫星领域欧洲人提起北斗也许会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北斗与伽利略的纠葛最早始于频谱之争。导航卫星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虽然一般由国际电联负责分配,但还是本着先占先得的原则,也就是说谁先发射第一颗有效运行的导航卫星那么它就拥有该卫星使用的频谱资源。
为了争取频谱资源北斗与伽利略开始了一场研发比赛,世纪之交的中国航天在导航领域的研制经验近乎空白,有大量的瓶颈难题需要攻克,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欧空局难以企及的。
北斗组网发射很快“争气星”北斗一号按照既定计划于2000年10月31日发射升空,随后成功定点在距离地球约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由此我们占据了频谱资源谈判的主动权。反观伽利略系统由于资金问题扯皮,该系统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时间晚了北斗整整五年。
伽利略导航卫星
美国GPS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空局伽利略系统,虽同为四大全球级系统,但各自表现却是大不相同。
GPS与格洛纳斯,以及伽利略都是单一星座系统,各自组网卫星数量分别是31颗、24颗、24颗,其中GPS发展最早也最成熟,可以提供10米级民用导航精度。
星箭分离状态下的GPS卫星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40?器件依赖进口,加上经历了几次发射失败导致组网进度缓慢,总体性能大幅度缩水。目前有16颗在轨卫星正在超期服役,如果无法及时补充新卫星很有可能降级为区域导航系统。伽利略系统就不用再赘述,此次系统恶化事件已经将该系统服务能力暂时降为零,何时恢复就看造化了。
格洛纳斯导航卫星
而唯独北斗是最为独特的“三星座”全球导航系统,该系统已于去年正式具备向全球用户提供精确导航服务能力。
中国航天对“3”这个数字是情有独钟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规划、嫦娥探月工程的三步走规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也有自己的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是十九年前建成的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第二步则是2012年建成由14颗卫星组成的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也就是那一年我们的巡航导弹可以依托北斗做到指哪打哪。
陆攻巡航导弹
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北斗三号,这是一个由27颗中圆轨道卫星、3颗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共计35颗卫星组合而成的“三星座”系统,卫星规模为四大系统之最,灵活度也最高。
目前北斗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10米分辨率民用导航服务,而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可以提供优于GPS的2.5米分辨率民用导航服务,这种差异化服务就是通过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布轨实现。
长征三号乙是北斗组网发射的主力火箭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北斗是100?主研制,全面掌握了包括氢原子钟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目前系统在轨服役卫星已达34颗,其中包括一部分仍在提供服务的北斗二号卫星。
随着明年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放眼全球四大导航系统,格洛纳斯严重依赖外援,伽利略目前已是半身不遂,只有GPS与北斗是名副其实唯二的两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东风快递齐射
届时不仅全球用户可以享受更高精度的导航服务,咱们的战鹰、导弹、军舰也将更有条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