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29 10:00:10 访问次数:614
粟裕在战场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项英在急需调兵遣将时居然“请”不动他。这是为什么呢?
项英电报中央“评理”:“今需调粟裕将军,特此向中央提出请求。”,毛主席即刻致电:“粟裕一兵一卒,谁也不准动!”
项英不服气找到中央,请求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也护着粟裕。毛主席为何会这么“偏心”?
粟裕位列开国大将之首,是中国杰出的革命将领和优秀的军事家。
长征时期,粟裕领命掩护红军为红军主力大部队,曾经短暂的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甚至一度有传言称粟裕将军以身殉国,已经牺牲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众中共中央领导人深表痛惜,仍然抱有希望。后来得知粟裕将军幸免于难,毛主席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中国历史上的革命战争中,粟裕大将以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赢得了毛主席的信赖和众多领导人的认可。
时隔多年,回忆起那场黄桥战役,粟裕将军那句“此战避无可避,唯有一战,战则必胜!”犹如耳畔。将军策马,取敌将首级,这样的风范在粟裕将军身上是独一份的。
淮海战役,这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也是战争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场战役。粟裕大将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以60万的兵力应对国民党80万大军,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战略奇迹。
毛主席说他凭借超高的指挥能力硬生生将这口硬饭一口一口啃了下去,是这锅生米饭的大厨师和美食家的代表人。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大将和陈毅强强联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直逼敌军将领,粟裕大将的指挥能力不容置疑,被称为“中共战神”。
粟裕大将一战封神,毛主席大喜。孟良崮战役胜利后,毛主席曾说:“这场战役总共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就是我,另一个就是老蒋,粟裕干的漂亮,好样儿的!”
皖南事变相信有很多朋友都非常了解,这是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有预谋的事件,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这次事件给我党造成了重大损失。1941年,项英的处境逐渐变得艰难,以老蒋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量心存不满。
这不,老蒋的胳膊很快就伸到了皖南地区。中央领导人早就看出老蒋的真实意图和不轨之心,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人也对项英的下一步动作提出了适当的建议,但是项英作为皖南新四军的领导人却没有采取毛主席和一众领导人的建议。
国共之间的合作本就不是很坚固,像一堵没有地基的墙,一摸就倒,一碰就塌。当时新四军的军长是叶挺,项英只是副军长。但叶挺当时并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他只是国共两党之间共同认可的一位军长,因此他的手中并没有实权。
没错,当时新四军的大小事务,各种决策都是由副军长项英决定。黄桥战役之后,老蒋无奈之下将充满野心的目光放到了皖南地区,不断在皖南地区扩大国民党兵力部署,不难看出,老蒋已经蠢蠢欲动了。
如果项英及时接受我党领导人的建议,趁早做出防备开始部署撤退的相关事宜,或许,这一历史的悲剧是可以被扭转的。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有些事情已成既定事实,已经发生的悲剧又要怎么挽回呢?
项英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是能力杰出的名将。自从皖南事变后,他的名字就淡忘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叶挺和项英的部队在皖南地区,粟裕和陈毅的部队在皖中地区。所有人都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粟裕和陈毅还向中央紧急致电:“建议皖南根据地的同志全部北上迁移,否则将面临很危险的局势。”
中央领导人早前就提醒过项英,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老蒋手下的军队时刻紧盯着皖南地区,皖南根据地随时都有可能被老蒋“收入囊中”。可是项英偏偏就是不肯低头,他不顾中央领导人以及其他革命同志的劝阻,执意死守皖南。
“新四军整体立即北上迁移,即刻执行,不得有误。”中央紧急致电。由于皖北、苏北战略位置险要,一旦落入国民党的手中,新四军和八路军之间的联络就会受到严重阻碍,造成对我党的不利局面。
综合考虑,中央决定让整体新四军北移,皖中部队向苏北地区发展,皖南部队应该立即有所行动,绕开国民党,先向苏南地区靠拢,再向苏北地区转移。即便中央领导人煞费苦心,再三提醒项英尽快转移,但项英一再固执己见,认为部队留在皖南地区的作用会更大。
从客观事实来看,新四军自从成立的时候就一直停留在国民党的“包围圈”里,一直以来开都没有脱离这个陷阱,项英一方面不想放弃自己这么久以来苦心经营的皖南革命根据地。
另一方面,项英认为长征时期老蒋都拿他没办法,现在部队力量增强了,难道还怕他老蒋不成?更何况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大家一致对外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以看出,项英此时不仅抱有侥幸心理,还带着自负和骄傲。
一位领导人倘若不能抛开种种客观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那恐怕和固步自封没有什么区别。后来项英不仅不想挪走,甚至还想从粟裕、陈毅手里调兵,试图和老蒋展开正面对抗。但是这一请求遭到了粟裕、陈毅的拒绝。
项英不满,一纸电报发到了中央领导人毛主席的手中,紧接着毛主席就做出回复:“粟裕一兵一卒也不准动。”
粟裕、陈毅这时候也犯了难,他们和项英的意见不对付,也赶紧向中央发去电报请示:“建议新四军军部湘江南地区进行转移,两支部队在这里会师。”接连两份电报,毛主席当然清楚谁的方案更加可取。
但是项英还是按兵不动,中央再三催促,项英终于有所行动,但是为时已晚。国民党军队早已在茂林地区设下埋伏,新四军掉进了国民党军队精心设计的陷阱。尽管项英一再坚持,但最终还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新四军英勇抵抗,同八万国民党敌军奋战七个日日夜夜,最终精疲力尽、弹尽粮绝。尽管毛主席多次调兵遣将,试图拯救项英、叶挺以及9000余名新四军战士,但是由于人数过于庞大,再加上项英一拖再拖,导致新四军遭到了重大挫败。最终军长叶挺遭到国军扣押,副军长项英以及副参谋长遭到突围后遇难。
历史已经证明,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以及粟裕、陈毅都是对的。尽管项英项英因为判断失误导致他犯下大错,还让新四军白白葬送了性命,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粟裕、陈毅等众多优秀将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重新让新四军走向了正确的道路,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向那些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