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南宋有一幅“鬼画”,画中内容很是诡异,至今无人能参悟其中深意

发布日期:2023-11-13 13:10:12 访问次数:468

前言

究竟是什么推动一个普通人走向人生巅峰?又是什么驱使一位画家大胆创作出前所未见的画作?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到底是什么在催促我们勇敢追求梦想,不断突破自我?

穷困造就一代画师,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三朝待诏之位的?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许多人或许无法想象,一位才华洋溢的画家,竟然是在最狭隘贫困的环境中诞生的。南宋大画家李嵩,就是这样一位从泥土中崛起的画家。

李嵩生于一个十分贫苦的家庭,自小家境贫寒,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只能去当一个木工学徒。然而造化弄人,李嵩生来就对绘画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天赋,即便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他也不忘搓用捡来的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也许,正是因为艰辛的环境磨砺出了李嵩坚韧不拔的意志。每日夜晚,在木工活结束后,李嵩便点起昏暗的油灯,以树枝为笔,在粗糙的纸上描绘他心中理想的画作。有时,为了省点lampblack,他甚至直接在墙上作画。李嵩狭小的房间墙壁上满是他的涂鸦,有静物写生,也有他臆想出的山水人物。这些墙面“作品”虽然简陋,却透露出画家超凡的天赋。

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李嵩对绘画的热爱,他坚信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李嵩的这份执着和梦想,成为了他在最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对艺术追求的动力。当他整日忙碌于木工活时,他会在心中想象自己面前是一张白纸,然后发挥无限创造力画出心目中理想的作品;当他疲惫不堪时,他也会告诉自己,这短暂的苦难终会过去,前面还有长长的创作道路在等着自己。

就在李嵩18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当时,宫廷绘画院中有一位名声远扬的大画家李从训。他博学多才,不仅在绘画上有极高的造诣,在诗文、音律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一次,李从训偶然看到在地上涂涂画画的李嵩,一眼认出他非凡的天赋来。李从训本就是一个重视人才、乐于发掘后学的大师。他决定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个贫苦的木工童子培养成一名真正的大画家。

于是,李从训毅然决定收李嵩为义子,并以极大的耐心传授他绘画的诀窍和技法。李嵩对李从训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他朝夕追随李从训学习绘画,并潜心钻研诗词以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李从训发现,李嵩不仅天资超群,而且极具耐心和毅力,哪怕一个细微的笔锋、墨韵,他都要反复领会、实践数十次,直至完全掌握。

在李从训的悉心指导下,李嵩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他刻苦钻研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潜心理解画家应有的文化修养。昔日那个满手茧子的穷苦木匠,如今已然蜕变成一个精通绘画、诗词的文人画家。李从训欣慰地发现,自己这位钟爱的弟子不仅继承了自己的画风,而且在笔法上有了独特的创新。李嵩的山水气势雄浑,用笔稳健;人物画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这预示着李嵩未来必将成就一番大业。

凭借过硬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嵩很快崭露头角,在绘画界小有名气。当他的作品传入宫廷时,连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位皇帝对他赞不绝口,纷纷征召他入宫作画,因此他有“三朝老画师”的美誉。李从训对弟子的成就感到欣慰之余,也不免有些自豪——一个木匠出身的青年,在他的熏陶下竟成长为三朝宠幸的大画家,这不仅显示了李嵩的过人天赋,也证明了他李从训的教学作为。

想当年,李嵩只是一个满怀绘画梦想的穷困少年,如今,他已登上画坛最高殿堂,成为一代大家。多少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极高的敬畏和执着。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李嵩才能在童年的贫苦生活中绽放光彩,最终成就他一生的辉煌。他异常坎坷的奋斗经历,也激励着后世每个怀有梦想的青年。

南宋奇画,一对“母子”与骷髅亲密无间,画中蕴含何种寓意?

李嵩的绘画作品众多,其中富有个人风格的画作更是数不胜数。但在这些作品之中,有一幅名为《骷髅幻戏图》的奇幻画作,至今仍令后人无法参透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大骷髅坐在地上,它头戴纱帽,穿沙袍,右手操控着一个小骷髅提线木偶,小骷髅张着嘴巴,似乎在向对面一个小男孩招手。男孩也想抓住小骷髅,却被一名少妇拦住。再后面,另一名少妇抱着婴儿在喂奶,三人看上去和谐温馨。

这幅画的场景非常诡异——一个骷髅竟然与两个少妇、一个婴儿混在一起,而且少妇和婴儿似乎对骷髅并无惧意,反而像一家人般融洽。这种超现实的画面,直到今天仍令人匪夷所思。那么,李嵩创作此画的深意是什么呢?

有学者分析,这幅画是李嵩受到美父李从训的影响,试图表达佛家“轮回”以及道家“生死”的哲学寓意。画中母子二人代表“生”,而骷髅代表“死”,两者融为一体,暗示生死循环往复,阴阳转换。骷髅亦像人活动,喻示生者终成白骨,死者也曾为人,生死间本无二致。

也有人认为,李嵩是在提醒人不应对死亡太过畏惧。骷髅是人尘归尘、土归土的写照,是自然规律,不足惊怪。少妇和孩童不惧骷髅,正显示人应面对死亡从容。这或许也体现了李嵩本人面对死亡的态度。

具体而言,画中母子二人一派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正代表着生命不息、生生不已的景象。而骷髅手持木偶,操控生死,则喻示着死亡是生命必经的一个阶段,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应过分恐惧。母子能够泰然面对骷髅,更显示出面对死亡时应有的从容态度。

不过,这仅是后人的一种解读,李嵩创作的真正用意已然难辨。但可以确定的是,《骷髅幻戏图》绝非李嵩一时兴起的随意之作,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试图传达某种哲理的心血结晶。确切的寓意已经不可考,但李嵩种种细节的精心设计,如骷髅的神态动作,母子的细微表情,都透露着画家想要表达某种深层思想的用心。

正因如此,这幅看似怪诞的画作才会成为李嵩作品中最令后人难忘的一笔。它独特的画面足以震撼每一位看画者的心灵,迫使他们在惊诧后深思画中所要传达的意味。李嵩或许正是希望通过这幅超现实的画作触发观者的思考,令人们对世界、对生死形成新的认知。

大胆创作还需有深厚造诣,他为何画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鬼画”?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明确以“鬼”为题材的画作并不多见。因当时的主流观念深受儒释道影响,多持排斥甚至恐惧心理对“鬼”这一题材。纵使有画“鬼”之作,多半也会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美化处理,不会直接刻画其怪诞形象。

而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则大胆呈现骷髅的形象,不仅没有任何美化,反而刻意强调其荒诞怪异之处。那么,李嵩为何有这样的创作?

首先,李嵩有足够的造诣去支持自己的大胆创作。他深谙人物画法,对道释画也颇有心得,这为他塑造怪诞画面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李嵩性格较为坦荡,不拘一格,善于创新。他不会被主流观念所束缚,而是追求自己的画风。

再者,李嵩也许正试图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他与当时盲目排斥“鬼”的主流意识形成反差,通过大胆创作来表达属于自己的哲思,令观者产生新的认知体验。作为一位开拓性画家,李嵩不愿被传统所限,而是希望给大众带来全新的画面感受。

最后,这幅画很可能只是李嵩一次画风试验的结果。作为大师级画家,他不时尝试新题材、新技法,以开拓自己的创作边界。《骷髅幻戏图》便可能是他针对“鬼”题材的一次创新尝试所得。李嵩将长期画佛画的技法应用于骷髅创作上,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局限,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

结语

无论李嵩创作动机为何,《骷髅幻戏图》的产生都显示了他绘画造诣的高深与胸襟的开阔。正因为有这番大胆尝试,李嵩才成就了无法被复制的个人风格,留下独树一帜的画作。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完全解读这幅“鬼画”的隐秘含义,但李嵩勇于创新的精神,已经通过这张画纸完整传递下来。

这幅超前其时代的画作,不仅展示了李嵩的独特艺术视野,也彰显了他“敢为人先”的胸怀。可以说,正是有了像李嵩这样大胆创新的先驱画家,中国绘画才得以一步步走向繁荣与开放。每当我们赏析《骷髅幻戏图》时,都应当由衷地向这位南宋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