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7-24 9:03:50 访问次数:500
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的时候,一步一步往后退,秧苗就铺满了水田,变得绿油油,有了收获的希望。
人生,也如插秧,找到最好的退路,然后积极行动,余生才会安稳。
当我们过了五十岁,子女长大、成家了,就应该想办法,安度晚年了。
有的父母,不懂得“靠自己”的道理,把余生的幸福,寄托在儿女身上,导致晚景凄凉。
古人云:“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现实分析,还是要相信后半句,拒绝儿女给你安排的“三条退路”。
01
关于带娃:把孙子、外孙带大了,子女也不一定会养你。
儿子告诉你:“爸爸妈妈,你帮我带娃,我帮你养老。”
儿媳几乎是命令你:“若是你不帮忙带娃,以后也别指望我给你养老。”
女儿埋怨:“你帮哥哥弟弟带孙子,难道我是多余的,外孙不能带?”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把孙辈带大了,儿女才会更加感激父母,从而孝顺父母。
带娃和养老,不能直接划上等号,也不能捆绑在一起,是两码事。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刘阿姨,两口子都在打零工,日子不好不坏。
三年前的冬天,刘阿姨去东莞帮忙带孙子,接着刘阿姨的丈夫也去了。一个人做家务,一个人跑摩的。
一晃,孙子上幼儿园了,在家的时间少了,儿媳就开始骂骂咧咧了。
刘阿姨被骂了多次,就明白了:“孙子长大了,不需要专职保姆了,自己也该回老家了。”
为什么,带娃之前,儿女会好好说话,但是娃有几岁了,儿女的口气就变了?
首先,娃长大了,不要老人带了,从而儿女的小家庭,显得更加自由了,老人在家,显得多余。
其次,儿女的能力有限,不能长期供养五六个人吃饭。父母在家,会增加开销,这是现实问题。
最后,三代同堂,表面上很幸福,但是人与人走得太近了,矛盾就多了,日子鸡飞狗跳。无法长期维系。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老人带娃之后,还是要回自己家,日子怎么过,也是自己去琢磨。
02
关于房子:把老屋卖了,再帮儿女买很大的新房,老人不一定有一间房。
贵州电视台“第五频道”里有一条扎心的消息。
安顺关岭县新城村八十多岁的余德明,把儿子高了。
很多村民认为,早就应该这样了。
原来,余德明帮助儿子建了新房之后,自己被安排到了牛圈里住。并且,儿子把柴米油盐都锁上,根本就不履行孝道。
余德明有三个儿女,两个女儿外嫁。按照习俗,全力帮助儿子,这是他的退路。
有多少老人,类似于余德明?
把老屋擦掉,然后掏出存款,重新建立小洋楼。一辈子的积蓄不见了,儿子也开开心心住新房了。
原本在想,儿子住大房子,自己住小房子,或者儿子住楼上,自己住楼下。
但是后来,儿子觉得父母太碍事了,把父母的新房子,都占有了。
老人建了新房,但是自己却住不进去。
在城里,有的老人,为了儿女能顺利结婚,把老屋卖了,换成了三室一厅、四室两厅的大房子。
本想,能够有一间卧房,能容下两个老人。
但是后来呢?老人被赶到杂屋,或者只能外出租房。
儿女安排老人,要换大房子,这是符合“辞旧迎新”的道理,但是老人要多长一个心眼。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房子小一点,简陋一些,能遮风挡雨就行。若是儿女要住大房子,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老人不要越俎代庖。
记住“树大分丫,家大分家”的古训,尽量不和儿女同住一屋,不管儿女的房子多大。
一家人,也常常说两家话,并且老人往往没有说话的机会。
03
关于投资:把存款取出来,给儿女投资兴业,老人不一定可以分红。
有的儿女,一步一步把事业做大了,需要扩大投资。因而,父母就变成了“股东”。
看起来,一家人都在某一个行业发展,都是“股东”,很不错。但是老人往往缺乏“股东”认知,也没有管理的权限和能力,只能听从儿女的安排。
自己入股了,分红多少?老人不一定知道。并且,有的儿女,会把利益独吞,分红不会到老人的手里。
我的四舅舅,在本地的游轮公司做轮船驾驶员,后来在公司入股。
四舅舅六十岁的时候,退休了,按照公司的制度,他就要把股份退掉。他的儿媳说:“把股份转到我的名下,我去公司做售票员,不就解决问题了?退股了,这是大家庭的损失啊。”
四舅舅没有答应儿媳的要求。因为,股份改了名字,以后就说不清“主人”是谁了。
最后,四舅舅把让儿媳掏钱,买下股份,以后的红利,也不闻不问了。
老人无情,其实在很多时候,是保护自己。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亲父子,亲母女,也是如此。
04
从五十岁到六十岁,从六十岁到老,还有很多的“变数”。
我们想要的幸福,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的自由。而这份自由,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还得有远见。
学会自己安排退路吧,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自己有房,住着安逸;帮忙带娃,来去从容。
儿女是否孝顺,凭的是良心。可是很多人,就没有良心,我们又能怎样?
靠自己,靠老伴,余生才不会输。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