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游览乌衣巷时,随口所吟出来的这一句诗,道尽世事变迁的无限沧桑,曾经那只栖息在王公贵族之家的燕子,如今也已经飞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门,因为曾经的王公贵族早就已经没落,让燕子失去了安居之所。
那么燕子为何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栖息到普通百姓的家中呢?难道燕子也会有“嫌贫爱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确实如此。一句农村中广为流传的俗语,更加能够体现出这一点,那就是“燕子不进苦寒门”。
从刘禹锡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燕子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在人们的屋檐下筑巢,而且首选之地是王公贵族,其次是寻常百姓,基本不会飞入苦寒之家,这是为何呢?燕子是怎么知道这家人为寻常百姓还是苦寒之家的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两点。
首先是古代百姓们家境不同的话,房屋构造也很明显不同,与刘禹锡同一个朝代的诗人杜甫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另一个诗人刘长卿则说“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一些王公贵族的豪富之家,房子是连大门上都刷有红漆,可见其屋子的建筑材料必定是砖石之属,甚至于还雕梁画栋的。
而普通人家则仅仅有个柴门,可见其屋子的简陋,甚至于连一个屋檐都没有,燕子就算是想要到其家中筑巢,那难度也确实很大。哪怕是有屋檐,上面也必然挂满了各种柴草之类的东西,对于燕子来说,那也不适合做巢,显然还是富贵人家的屋子更加稳定更加干净整洁,也更能遮风挡雨一些。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由于燕子每年都要产出两窝小燕子,会有一段很长时间产卵期,而小燕子在孵化出来以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具备生存能力的,这个时候的燕子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同时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孩子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危险,所以他们会选择那一些温馨的家庭。
可以是普通人家但却不能够是苦寒之家,因为苦寒之家往往具备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质,其家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就会变得脾气不好,从而导致家庭关系也不好,什么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母子矛盾之类的,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发脾气,甚至是无缘无故就会大发脾气。
而每一次发脾气基本上都会伴随有大量的争吵,动不动就摔盆砸锅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保持家庭的和谐,于是在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自然也会因此而受到惊吓,会认为自己可能随时因此而遭遇危险,所以也就不会到这种家庭的屋檐下筑巢,而那一些温馨和谐的家庭哪怕家境普通,也不会给燕子带来这种方面的困扰。
俗语的诞生本来就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是来自于人们对于生活的观察提炼与总结,哪怕是很多乍听上去,毫无道理的俗语,仔细思考之下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道理,燕子寻找安身之地需要足够的安全与温暖,人生世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