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开春,注意身体。
2023年3月6日4:36:02,农历二月十五,星期一,迎来惊蛰。
惊蛰,别称“启蛰”,代表着仲春时节迈向新的开始。
惊蛰到来,春雷乍动,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
但需注意的是,惊蛰也是病毒与细菌活跃之季,所以要调养好身体。
《黄帝内经》中讲:“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人体要顺应时节进行养生,惊蛰到来,吃三食,忌三事,做三样,方能呵护好我们的精神气,以保身体健康,无病无忧。
三宜
惊蛰到来,天气逐渐转暖,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温平淡,顺应肝之性,助益脾气,让五脏变得和平。
春季饮食宜“温食“,不宜“温补”。
1、吃春笋:缓解便秘,开胃健脾
春笋,因季节而得名,在立春后笋破土而出,笋肉十分鲜嫩,爽口美味。
而且春笋在菜品中有着“百搭”的名称,可荤可素,味道极佳。
在中医看来,惊蛰饮食调养可多吃“助阳升发”的食物,此时的时令食物,春笋、韭菜、菠菜等都有助于阳气升发。
而且常吃春笋可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开胃健脾。
在民间流传着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疾虫远离。
“梨”与“离”谐音,吃梨意味着庄稼可以远离害虫,全年都会有好收成。
而且梨性寒,有着滋阴清热,止咳润肺的功效,生食之外,也可水煮,春季常吃,对身体有滋养的作用。
俗话说:“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惊蛰过后虫子会慢慢苏醒,吃炒豆,豆子发出的劈啪声,像极了害虫在煎熬的蹦达声,所以惊蛰炒豆寓意着可以驱虫。
另外炒豆不仅美味无比,也代表了人们在新的一年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1、忌早脱衣
在民间讲究“春捂秋冻”,春日别着急脱衣,秋日别急着穿衣,惊蛰虽气温回升快,但降雨偏多,,阴寒未尽,早晚温差比较大。
若是过早的卸去御寒衣物,容易感冒春捂,就是要适当的捂一捂,不过侧重点主要在下半身。
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半身弱于上半身,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所以裤子、袜子要注意不要穿太单薄。
惊蛰后,万物复苏,天气回暖,此时是人体肝阳上升之时,更是保肝,养肝的好时节。
早睡便是养肝,早起则是疏肝,所以惊蛰期间,一定要注意不要熬夜。
医学家李渔曾提出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凌晨1点到3点正是肝脏运行的时间,若是熬夜,则不能顺利的藏血和疏泄,更是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晚上入睡最好不要超过11点,给肝脏留有充足的工作时间,来带动其他肝脏阳气的升发。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光明媚正是到户外游玩的好时节,也是强身健体的黄金时节。
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跑、踏青、晨练等,不过需注意的是,要调节好自己的节奏,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
惊蛰虽到来,但也是严冬刚过,身体的肌肉和关节还未得到充分的舒展,所以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轻缓的运动和节奏可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也能让心情得到很好的释放。
三秘诀
惊蛰时节,是“扶助整齐,避让邪气”的好时机。
常按这三个穴位,有助于疏肝、补肾、防感冒。
1、风府穴:醒大脑,平衡血压
按摩方式:用手梳头,从前往后用指腹揉搓头皮,两手按压风府穴,按摩三下为一次,总共做六次便可。
按摩作用:风府穴位于督脉,是人体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在发际线正中直上1寸处。
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疏散风邪,通关开窍,让大脑变得清醒,还可平衡血压。
2、肾俞穴:补肾水,益肾强腰
按摩方式:将两手的手心搓热,放在腰部的两侧,上下按摩腰部,直到产生温热感,每次大约做200下即可。
按摩作用:在中医看来,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在春季补肾,有助于促进生长。
肾俞穴有着温补元阳,健脾益气的作用,可补肾水,益肾强腰。
3、推搓两肋:疏肝气,调理肝肾
肝功能与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情志紧密相关,肝功能若是失常,会引发消化不良,高血压等诸多疾病。
所以,在春季补肾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养肝疏肝。
可以试试推搓两肋法,双手按住腋下,顺着肋骨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
惊雷一声响,万物春回。
世间万物随着大自然的运转而改变,人体也要如此,顺应规律进行养生,修身养性,调理好身体。
这份惊蛰养生秘诀今日送给大家,愿大家身体康健,四季平安!来源: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