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中华门”的匾额挂了几百年,摘下之后,才发现反面还有3个字

发布日期:2023-2-9 9:32:46 访问次数:697

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随着清朝的覆灭,紫禁城再也不是皇家独居的地方了,只要买票大家就能进去参观。探索这座古建筑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趣事,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就是关于“中华门”的,不过此“中华门”非彼“中华门”。


“中华门”这个名字一听就非常霸气。我国有两个“中华门”,一个是南京明城墙的13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它本来叫做“聚宝门”,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当时的巨富沈万三有关,朱元璋建城墙时特地借来了沈万三的“聚宝盆”镇压邪异,借完后就不还了。

当然这个故事可信度比较低。另一个中华门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我们知道明成祖朱棣原本是镇守北方的燕王,他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走皇位后,便在1421年将明朝的都城搬到了北京,于是北京成了明清两代王朝的帝都,修起了宏伟壮丽的新皇城。

而“中华门”就是明清两朝的“国门”。“国门”两个字的意义很重,与天安门不同,“中华门”不是城楼建筑,它是皇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皇城与外面街道闹市的分界线,属于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

古代向来有“南面称尊”的说法,向南朝阳,万物迎晖,皇帝的宝座也是对着正南方的,因此“中华门”就被视作一朝之“国门”,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就好比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及后来顺治帝在1644年进入北京城后,都迫不及待地把这个门改了名字。


当然了,明朝时期的“中华门”还不叫“中华门”,而是叫“大明门”,门前有一幅对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李自成准备改“大顺门”没改成,而顺治帝改的“大清门”却沿用了几百年,由于这道门地位特殊,文武百官到了这里后就必须下轿下马,走着过去。

而且他们只能走侧门。至于中间的门,只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皇后才能走,封建王朝等级森严,由此可见一斑。不过我们知道,19世纪列强以枪炮轰开了真正历史意义上的“国门”,从那时候起,清朝就逐渐衰落,最后在1912年彻底灭亡。

而民国初年,“大清门”就被改名为“中华门”。既然改了名字,门匾肯定是要摘下来重新琢字的,原来的门匾是用石料做成,为了节约成本,大家商议过后便决定直接在“大清门”门匾后面琢上“中华门”3个字,这样的话也不需要赶制新的门匾了,反过来挂着就可以了。


没想到石匾被摘下来后,大家看到反面的情况吃了一惊,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大明门”,也就是说,民国的工匠想出来的省事办法,200多年前的清朝工匠早就想到了,隔着几百年大家的智慧都能雷同,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最后,工匠只能重新做了一块木匾挂上去。现在“中华门”已经不存,原先的“大明门”兼“大清门”门匾,也躺到博物馆里去了。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