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作为诸子百家中最特殊的存在,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不管是鼓盆而歌的豁达,还是《逍遥游》中鲲鹏的豪迈,都体现了庄子独特的精神魅力。
作为道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庄子临死之前留给弟子的两句话,把“道”的玄机和对人生的感悟体现的淋漓尽致,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意思是我把天地当做自己的棺材,日月星辰当做宝石玉璧,天地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品还不够全吗?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逍遥自在,而庄子可以说是道家里面最为“逍遥自在”的人物了。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上至帝王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在他们死后都推崇奢华的陪葬品和规模宏大的陵墓,秦始皇光修建陵墓就花了39年。
但是,庄子认为,人活一生,清白而来,干净而去。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
庄子其实是楚庄王的后人,博学多才的庄子曾收到很多国家的邀请,只要他想的话,锦衣玉食不成问题。
但庄子却拒绝官场的浮华,在粗茶淡饭之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惠子相梁”的故事里庄子化为那“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的鹓雏,只为追求心中的那份宁静。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道家追求的是“出世逍遥”,这种思想也决定了道家不可能被统治者认可,毕竟大家都“出世”隐居了,谁来帮他治理天下呢?
庄子就是把自己化作天地间的一缕风、一粒沙,随风而动,飘渺于天地,逍遥于寰宇。
庄周梦蝶的故事里,庄子化为一只蝴蝶,在花丛中惬意飞舞,不见一丝烦恼。
当他醒来之时,就分不清真实与梦境,不只是庄子化作了蝴蝶,还是蝴蝶变作了庄子。
是他真的分不清梦境吗?显然并不是,而是庄子不愿意接受眼前这个纸醉金迷,浮华虚假的现实,他宁愿沉醉了自己的梦中不愿醒来。
逍遥而来,飘逸而去,不恋生,不惧死,精神上的安乐,才是最大的追求。
庄子生活的战乱年代注定他的逍遥之境无法实现,但是今天的我们,完全是有机会追求这份真正的逍遥的。
就像庄子梦中的蝴蝶一样,只有蜕去世俗的枷锁,才能破茧而出,翩然于天地。
有的时候,放下心中的执着,把凡尘俗物抛在脑后,所谓的真自在、真逍遥就这样轻松实现了。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