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古代才女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书生巧对下联,才女以身相许

发布日期:2023-1-12 15:12:07 访问次数:381

对于宋代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大多数的学者都首推《宋史》。但是想要真实地反映宋代的社会形态,官场、文人的群像,还得推《宋史纪事本末》。 

作为正史之外的补充《宋史纪事本末》中记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有雕琢之嫌,但是细品起来也饶有趣味。特别是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着墨上都更接近于当时的真实情况。 

因此,不少研究宋代历史的史学家,在通读精读《宋史》的同时,也时常会以《宋史纪事本末》这本书来做印证参考。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来源于《宋史纪事本末》。 

宋朝文人的“雅事”——比文招亲 

说起宋代文人的那些“雅事”实在是不胜枚举。有宋以来,皇帝尚文,文人的地位空前地尊贵。因此但凡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去对几天的诗书。即便是武官家庭,出来的子弟也都个个是文武双全,个个“反富经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宋代人几乎个个都能拽几句诗文、填下词、对下对子。特别是对对子,不仅考验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也考验一个人的聪明、机变的能力。因此宋代文人将对对子,视为一种雅好。 

在北宋年间,就发生过一件“比文招亲”的趣事。女方出题,让求亲者比试,而比试的内容就是要对上“征婚”小姐出的对子。 

征婚的小姐出身于苏州的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苏州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短暂的离乱之后,于宋代时恢复了和平繁荣,得名平江府。 

于宋朝而言,平江府之繁华丝毫弱于京都汴梁,以至于在这一时期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苏州特殊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成为了宋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因此,此地便在有宋以来出现了大批的文人才子。

独特的山川美景也给这些文人才子以审美的对象、撰文的题材。因此古代文人的才情闲作中。歌咏苏州人物风景之作有很多。 

有才子的地方自然少不了佳人。这几乎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一个特殊规律。古代文人的地位很高,特别是有功名傍身的文人更是当时的贵族。

试问,谁家姑娘不想嫁一个风度翩翩的才子?而作为娘家,谁又不希望自己家的姑爷在将来能够考取功名。 

因此,为了“配得上”这样的才子郎君,苏州一带的富户家的小姐,大多从小就被教授诗文,音律。虽不学四书五经这样的治世经典,但是在诗词歌赋上绝对是造诣非凡,不少才女之文采甚至不输那些所谓的“大才子”。 

才女愁嫁出妙招 

故事说回北宋苏州的周家。周家世居苏州,祖上也是有功名的人家,加之家中又还有些产业。妥妥的大户人家。 

但是呢?传到北宗末年的时候,周家门丁日渐衰落,周家老汉仅有一独女。没办法,只能是将女娃子当男丁养,只期盼将来能够招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婿,以保家业。 

因此周老汉的女娃周氏从小就被好几位当地有名的诗文先生,和礼仪嬷嬷教导。不仅诗文一流,音律舞蹈样样精通。说句不好听的,送到宫选妃都是可以的。

周氏文采好,心气也就高。寻常男子在其眼中都不带正眼瞧上一眼的。也因此,这周家姑娘都长到十七八岁的年纪了还没说上亲家。

眼看直奔二十,就要成为“老姑娘”了,家人也是十分着急。于是三番五次的媒人介绍,但是来人往往没几句话就被周家姑娘问得哑口无言。

周老汉和姑娘说了好几次,甚至都动起火来了,但是周家姑娘就是不从。没办法,最后周老汉问自家姑娘到底是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郎君。 

周家姑娘自己也说不上来,左思右想,便想出了一个“比文招亲”的主意。

周家老汉想了一下,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若是城中某个权贵之家的公子夺得头筹,赢得了自家女儿的芳心,倒也是一件佳话。

要是哪个穷小子赢了比试,只要女儿喜欢,招来做上门女婿倒也不差。毕竟家中无儿,女婿家要是弱势一些,将来做了上门女婿倒也听话。 

周老汉问女儿真的想要怎么个“比文招亲”法。周家小姐想了半晌突然有了主意。于是周家小姐便让丫鬟取笔墨来,在纸上写下了“洞中泉水流不尽”七个大字。 

周小姐对父亲说道:“爹爹明儿将比文招亲的事情传出去,然后将这条贴在门外,谁要是能够对上上面的对子,我便嫁给谁!”

周老汉看了女儿的对子笑了笑说道:“这苏州城内的才子多了去了!平日里这些才子闲来无事,便对对子为乐。你倒真以为你这对子能够难得住这些才子?”

周家小姐笑了笑说道:“爹爹不善诗文,不识得我这对子中的玄妙。你尽管贴出去就是,我料这对子没几个人能够对得好的!”

于是周家老汉便在第二天放出了“比文招亲”的消息,并将对子贴在了府门外面。 

这比文招亲可是一件新鲜事,消息一出立刻引得城中才子驻足。周家小姐之名早就在苏州城内传开了,谁都知道周老汉家有一位双全的妮子。只是周家乃是大户,这才使得不少城中才子放弃了到周家提亲的打算。

这下可好,周家老汉将“比文招亲”的消息一公布,跃跃欲试地,来看热闹的都将周家大门给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书生巧对小姐题

可是,看热闹归看热闹,能够上前尝试的却没有几人。原因就在于众人细品了周家姑娘的对联之后,才发现这个对子并不好对。 

“洞中泉水流不尽”从平仄对仗上来说是:仄平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联必须是:平仄仄平仄仄平。洞中、泉水两词都是双声词。要知道在古代,文言中以单声词居多,想要对上这连着的两个双声词的词语实在是不多。 

几个时辰过去了,周家门外围了一圈人,但是却没有一人愿意上来试一下。

就在这时,有一个书生打扮的公子站了出来,对站在门外的丫鬟道:“请转告你家小姐,在下对的是‘平原古树一丈天’” 

丫鬟领了这位公子的对子,径直向院内走去。门外一众书生纷纷说道:“这个对子妙啊!平原古树对洞中清泉”。

正当这名公子沾沾自喜的时候,丫鬟出来了。对这名公子说道:“我家小姐说了,公子以平原古树对洞中清泉看似公正,但是文意上却相去甚远,平原古树实在是显得过于凄凉。况且一丈天与流不尽无论是平仄还是词性上都对不上”。

听完丫环的话,这位公子脸红着就退了出来。 

这时候另外的一名书生打扮的公子站了出来道:“刚才那位台甫的对子实在欠妥,在家有一对,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你家小姐的眼。”

于是这位公子不慌不忙地踱着步,一步一字地说道:“高山云雾飘松海”。

丫鬟将这名公子的对子誊在纸上,然后转身拿回院内给小姐看。不一会儿丫鬟又出来了。递给这位公子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位公子对出的下联,在下联之旁又有一行小字。写着平平仄仄仄平平。 

看到纸条,这位公子和之前那位一样脸红着离开了人群。原来,这位公子的对子看似工整,但是平仄与上联却相差甚远。

一联两位公子对的对子都是这般水平,看得院中的周家小姐有些失落。

于是将丫鬟叫了进去,吩咐丫鬟对在场的才子们说道:“在场的公子们都是苏州大才,难道真就对不上我家小姐的对子?愿能够对得上来的公子上来迎对,不管对方出身如何,我家小姐决不食言,一定嫁给对方!” 

说完,几个之前看热闹的穷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一个站了出来对丫鬟说道:“请转告你家小姐,在下对的是‘山间白云漫无边’。

此联一出,在场的才子们个个叫好。因为这句下联不仅对仗工整,意境也是颇为不俗。 

于是丫鬟立刻誊抄了一份,转身拿到院中给周家小姐看。 

这次等了老半天都没见丫鬟出来。众人正在疑惑的时候,院子里面传来了周家小姐的声音。 

周家小姐说道:“公子以‘山间’对‘洞中’,再以‘白云’对应‘泉水’,最后,以‘漫无边’对仗‘流不尽’,这句下联却也巧妙。只是这‘白云’在天上,‘泉水’在地下,二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连交集都不会有,又怎么能在一起呢?况且‘漫无边’对‘流不尽’一动一静,又失了对子的意趣!”

“公子才大心高,而小女子自认为比不上公子这番志向,你我实在无缘!”

听完周家小姐的话,这名书生倒也不生气。礼貌地走出了人群。毕竟相比之前的那两名公子哥,这名书生能得到周家小姐的这几句话,也是一件幸事。

之后,又有一名书生站了出来大声嚷道:“高山松柏常年翠”。这次没等丫鬟传话,院内的周家小姐就说道:“公子觉得的‘流不尽’对‘常年翠’是否妥当!” 

这一问,这书生也悻悻地退了出来。 

这时候又有一个书生说道:“屋上炊烟滚滚来”。 

只听院内周家小姐说到:“不妥不妥,这位公子屋上炊烟虽然得地气,但是后三字中你却是用上了叠字,这怎能行。” 

确实,在对联中用上了叠字本就是大忌,而且平仄上也相去甚远。这名书生学问不高,才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就在这时,周家小姐在院内说道:“众公莫要气馁,若是觉得有合适的下联尽管上前说出便是!”

于是又有几位书生上前试了下,结果都没能让周家小姐满意。于是就这样,众人从早上对到了晚上。有些不甘心的甚至就在周家文外住了下来,苦思冥想。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 

到了第三天,就在众人都感到无可奈何,周家小姐也有几分倦意的时候,一个穷书生站在周家门外对周家丫鬟说道:“请帮我转达你家小姐,在下以“山间清风迎面来”作对,不知你家小姐认为如何!”


周家丫鬟立刻誊写了送到内院去。这天还早。周家小姐这时候才刚起床。结果丫鬟刚地上来,周家小姐的脸就笑了。 

于是吩咐丫鬟传话道:“请这位公子到前厅小叙。” 

一听这话,在场的众人接连向这名穷书生道贺道:“兄台好才华,好福气啊!”

一会儿后,这名穷书生被请到了周家前厅,隔着帘子和周家小姐对话。

周家小姐说道:“洞中泉水,山间清风,看来只有公子你最懂我!” 

成就佳话

两人寒暄了半天,周家小姐竟从帘子后面走了出来。这名穷书生一看,周家小姐果然美若天仙,竟看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周家小姐也被看得满脸通红。 

闻听女儿寻得心上人的周老汉来到前厅,见书生虽然衣着有些寒酸,但是气宇轩昂,也算是一表人才。当即准了两人的事情。随后赠与书生一些银两,让书生先置办点衣物、家当,然后找个媒人来家中下聘。该走的流程还是少不得。

书生领了银子,回去就张罗起引起周家小姐的事情来。四里八乡的人闻听这事都前来道贺。两人成亲后不久,这名书生也考得了功名,终成一段佳话。


当初周家小姐的对联也成为了民间广为流传的佳对。不少民间话本故事都将这段姻缘移花接木地化用其中。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当初穷书生对的对联实在算不得工整,只是周家小姐选到最后实在选不出来,退而求其次。

对此,大家怎么看?是否有合适的下联呢?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