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浅谈宋代立春习俗发展

发布日期:2022-12-1 18:30:38 访问次数:545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杨万里 《观小儿戏打春牛》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描写的立春时节,人们进行的活动之一----打春牛。直到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着立春立鸡蛋的习俗,但很多地方都已经不把立春当成节日来过了,只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节气。

但是在古代,立春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宋代的立春都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打春牛

自然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农为本”是封建统治者长期遵循的基本宗旨,历代王朝对于农业都是十分重视的,有史以来上层统治者颁布的重农政策不绝于书,在此不多做赘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代表着新一年耕作的开始,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得到统治者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相应的礼仪习俗也就被历代所沿袭。据《礼记月令》记载: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立春迎春之俗自周始,周天子亲自率领官员进行迎春活动,以示对立春的重视,后代继续承袭、发展。作为迎春风俗之一的打春牛活动在唐宋两代尤为盛行。

自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这一活动的传播范围更宽广了。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的前一日,开封府向禁中(宫中)进献制作好的春牛供“鞭春”用。

土牛放置在迎春殿,立春到来之日,由太常寺备乐,将土牛迎出殿堂,进行鞭牛仪式,以示北宋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唐宋时鞭春用的土牛已有颜色,它们“或赤或青,或黄或黑”,颇有生机之色,突显了当时庆贺节日的活泼感。


开封等府县前同样置有春牛,如在立春当天的一大清早,东京开封府的官僚手执彩杖,在热闹的鼓乐中鞭打春牛,意味着驱散寒冬的气息,迎接充满生机的春日。

鞭打春牛也意味着耕牛要开启新一年的劳作了,其中不乏寄托了辛勤劳作,新的一年能有好收成的寓意,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迎春活动既然对农业寄予极大的美好希冀,那么对于农人而言,当然是值得庆贺的重要活动,他们积极参与鞭春牛等迎春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农事顺利。

宋代还出现了分夺土牛的新形式,鞭春过后,众多的百姓便会一拥向前,分裂争抢土牛块儿,抢得土牛块儿者,便赢得了好兆头,在一年里能够获得好运。

每年因为争抢土牛而发生的受伤事件不在少数。现在部分地区仍有鞭春牛的习俗,我们称立春为“打春”也与此风俗活动有关。

二、买卖小春牛,互赠春幡、雪柳

宋代是公认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市民阶层兴起、壮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对于日常消费享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重大节日的庆贺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映。

商品经济的发达,人们品味的提升,使传统节日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官方节日也愈加娱乐化。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生动地记录了北宋立春之日百姓售卖小春牛的情形。

在东京开封府衙的左右两侧,售卖小春牛的小贩将穿着彩色衣服的春牛摆放在有栏杆的底座上,小春牛大概有猫一般的大小,生动形象。

此外,上面还排列着各种百戏人物。象征着吉祥、祝福寓意的春牛被人们争相购买,以期得个好彩头。

除了春牛以外,春幡、雪柳亦有吉祥、祝福之意。春幡是立春时戴在头上的装饰物,宋代臣子的春幡由皇帝赐予,这些赏赐之物都是由金银制造;寻常百姓则多剪纸做春幡。

春幡多为鸡、燕等象征吉祥的式样,这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企盼。雪柳是一种用绢或者纸制成的头花,人们在立春这一日,会互赠春幡、雪柳等象征美好祝福的物品以图吉利之兆。

关于春幡、雪柳的诗词描写有很多,如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可见当时立春之日头戴春幡、雪柳等装饰物的盛行。

三、撰写春端帖

宋代,在禁中,为了迎贺立春,会令学士撰写帖子词进呈,由皇帝审阅、挑选、分发帖子词。宫中使用的帖子词一般由罗、帛、金缕等材质制成,而且十分精致美观,因此需要提前写好、制作。


帖子词的制作程序主要为:先由学士院学士撰写帖子词所需的诗词,一般以颂扬立春、鼓励春耕、规劝皇帝等为主。

帖子词撰写完成后送由翰林书待诏、后苑作院负责书写和制作,制作出来的绣工精美,足见统治者对其的重视。

帖子词制作完成后,呈送给官家,随后分发给皇后、贵妃、夫人等各阁,不同的身份,帖子词的规格也是不同的。

由于宋代重文的风气,禁中皇子、公主甚至部分后妃懂得欣赏诗词,在帖子词呈上之后,一些好的帖子词便会被争相传阅、赞道,当时的士大夫也以能写帖子词为荣。

在此引用北宋大家欧阳修的《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之一来一睹帖子词的风采:“玉琯气来灰已动,东郊风至晓先迎。乾坤有信如符契,草木借知但发生。”

四、制作春盘

宋代的生产技术相较前代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现代社会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当时的人们不能像现在的我们这样,随时都能吃到一年四季产出的果蔬,寒冬时节,万物凋零,可供食用的果蔬自然少之又少。

到了立春之日,意味着万物复苏,各种鲜美的果蔬也将破土而出,因而为了迎接立春,在食物准备方面也是很有讲究的。


宋代的饮食是十分丰富的,各种酒楼不绝于路,美食种类琳琅满目,从大家的日常生活便可看出宋时人们对于饮食的高要求。

在立春之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春盘,所谓春盘,就是将烙好的春饼和时鲜的生菜置于盘中,后来还增添了红白萝卜等新菜种,制作者会将调制好的料汁浇洒搅拌,用春饼将凉菜卷起来食用,人们也会相互赠予春盘,以示美好的祝福。

宫廷中当然也有布春盘,吃春饼的活动,据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这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这是南宋宫廷迎接立春的情形,足见其奢华程度。

其实汉代就已经有立春之日食生菜的习俗,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就有在饮食方面庆贺立春的习俗,这也充分印证了立春之日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迎春之日春盘的种类也愈加丰富。我们今日的春卷等食物就是由春盘发展来的。

五、立春习俗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延绵不断的民族,中华精神、传统习俗一直在历代传承,尤其在节日风俗方面,已经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意识中,这是所有的中华儿女都难以割舍的。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时至今日,农业仍被高度重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稳定与人民的生存和一个王朝的兴亡息息相关,作为农作之始的立春之日,自然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是个全民庆贺的日子。

上文对于立春之日的基本活动做了简要的概述,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畅想千年前的宋代先人是如何张罗着庆贺这一年一度的节日的。

他们穿戴整齐地聚在府衙门前观看官员僚佐鞭打春牛,驱散寒冬,迎接春日,勉励劳作。

人们会通过争抢土牛来获得新一年的好运,此种行为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盛大的鞭春牛活动结束后,人们会走在街头,相互赠予春幡、雪柳,送与对方美好的祝福,人们还会欢聚在一起,吃春饼,配上小酒,一起畅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结语:

盛大的节日往往寄托着人们的愿想,一年四季里各种不用的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风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形式会有所变化,但最基本的内涵是不会改变的。

遗憾的是,好多传统习俗慢慢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能通过记载的史料才能窥得一二,这不得不是令人遗憾的。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也在一步步实现,在国家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软实力也要持续提升,尤其在国际意识形态冲突激烈的今日,更应该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承的节日习俗,从最基本的日常感受中国魅力,真正了解、爱上中国。

参考资料: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

《礼记月令》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欧阳修《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崔寔《四民月令》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