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一入宫门深似海。”
职场潜规则,古来有之,如果不悟透,就难以混下去。
新时代,职场上的人越来越多,规矩也层出不穷。作为一个退休或者辞职的人,应该掌握以下三点,善始善终,别丢了人品。
01
第一条潜规则:“好马不吃回头草”,你再回原单位,难以受到欢迎。
在体制内上班的张叔,二十多岁时,是家乡某乡镇的干部。他的文章写得好,很快被镇长重用了,又被县长看上了。
张叔做了三年县长秘书,然后去了市里。
在四十岁的时候,张叔回到家乡做了镇长。一些老同事都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你。”
显然,张叔绕了一个圈,回到家乡是非常受欢迎的,其根源是——提拔重用了。
如果你离开单位,却没有混出名堂,不得不委屈自己,回到原单位,做同样的工作,甚至降低了职位,多半会被人瞧不起。
就是退休的人,被返聘,也不太受欢迎。有一些年轻人会认为,这个老太太、老大爷,居然来抢饭碗。要是长期被返聘,就有霸座的嫌疑。
除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岗位之外,被返聘,被拉着回到原单位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你要回原单位,除非是“更上一层楼”。
离开单位之后,活得更加精彩,是你的使命。万一活得不够精彩,那就忍一忍,熬过一段时光,总会好起来的。
有一个道理,叫“不破不立”。打破原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本来是为了“立起来”。经历了重新找工作或者融入新生活的磨砺,你就脱胎换骨了。打道回府,是没有必要的。
02
第二条潜规则:“人走茶凉”,腾退办公室、退出工作群,安静地离开才是最大的体面。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讲过一个故事。
楚国的边缘有三个县官:一个为官清廉,却不被上级喜欢,他离任时,连船都租不起,人们笑话他“笨”;一个抓住时机,巧妙地索求钱财,人们认为他有本事,欢送他离开;一个无所不取,还用钱讨好上司,接待富豪,供养小官吏的子女,他离职后,去了京城任职。
不同的做官方式,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不同的离开方式,也是如此。
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第一个县官才是我们值得点赞的,可惜人们没有看透。如果县官是你,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那么离开的时候,就要保持安静,一旦引起了各种议论,反而把努力打造的人设弄丢了。
我的同事老牛,一直是单位里的专家。他退休的时候,整理了很多的资料,还反复交代接手的人,一定要保管好,如果有疑问,就打电话,他有空一定会过来作指导。
老牛还决定,自己在工作群里,继续“潜水半年”,万一同事们遇到了困难,自己也能及时解答。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单位不仅换了一把手,连接手老牛工作的人也换了。一大堆资料,随意摆放着仓库里,灰尘也很厚了。
可能让老牛最无法接受的是,他被踢出工作群了,事前也没有人提醒。
多数“回头”的期待,是以失望告终。
做人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不要过分地热情。就是请老同事吃顿饭,也显得多余。离开就要“干净利落”,不必舍不得,放不下。
要这样想,接手工作的人,会做得比自己更好;外人对自己的评价,经过一定的时间,就销声匿迹了,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03
第三条潜规则:“职场没有真朋友”,非必要不联系老同事,让关系自然淡化。
有两个典故: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
南朝梁时的陶弘景,和梁武帝有交情,他隐居深山时,梁武帝还常常把文件送给他看,讨教治国的方法。
东汉时的将军冯异,功劳很大,但是听到其他将领夸夸其谈的时候,就躲到树下,不予理会,因此更加被刘秀器重。
一个有本事的人,远离职场,还是有人拉着他去关注职场,甚至做职场上的事情。这份“器重”,实在难得。
作为一个离开单位的人,应该懂得,“典故”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多数的老同事会忘记你,甚至重逢的那一刻,都想不起你的名字了。
特别是一些有过节的同事,会绕道而行,压根不想看到你。
丛林法则告诉我们,同事关系是竞争关系,不是朋友关系。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毕竟利益冲突摆在眼前。
谁都不麻烦谁,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04
一个人的好人品主要体现在离开之前的一段时间,而不是离开之后、之中。
建议你,做好这几件具体事。
一是提前一段时间发出离开单位的信息,并且主动做好交接工作,哪怕单位亏待了你,也不要有任何破坏性行为。
二是和上司沟通,找到最好的离开方式;上司希望你提建议时,要旁敲侧击地说几句,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更不要把工作中的怨气、苦水倒出来。
三是主动和一些客户说清情况,也不要去和原单位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去任职,更不要透露商机。
四是客观地评价周围的人,有过节的人,也要握手言和。千万不要翻旧账。
离职就是人生的新起点,而不是人生的终点,人品好了,路才好走。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