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推荐信息
Recommend
热门信息
Hot

寺里有幅画不见了,调皮和尚写首打油诗,次日就有人把画送回来了

发布日期:2022-9-19 8:43:54 访问次数:556

近几年很流行一个词,叫做“扫地僧”,指的是那种其貌不扬,常被忽视的高手。在北宋文坛中,也有这么一位扫地僧,此人僧名慧洪觉范(一说惠洪觉范)。


扫地僧之所以会被俗人忽视,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行事不受羁绊,不在意外人的看法。说到底,他们看似很好相处,却有着自己的不羁和固执,慧洪觉范就是这样一位诗僧。他14岁出家为僧,虽天赋极高,却不为各种条条框框所困,写下了不少嬉笑怒骂的诗作。

当然,他这种性格也给他招来过不少麻烦,比如被王安石之女嘲讽为“浪子和尚”。但却终究还是有识货的,黄庭坚和苏轼就十分推崇他,特别是黄庭坚更是时常和他有唱和之作。那么慧洪觉范的诗作,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本期笔者就举两个例子,大家就会有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首,是一首调皮的打油诗。慧洪31岁时,有人请他到北禅景德寺开法。到了那里后,他知道本来寺中珍藏的十八罗汉画像,有一幅不见了。很显然,这极有可能就是被人偷了。调皮的慧洪于是灵机一动,写了首打油诗,诗如下:

十八应真解脱根,少丛罗汉乱山门。不知何处应斋去,未见云堂第五尊。

据《冷斋夜话》记载,第二天就有人把这画带了回来,说这是罗汉梦里叫自己送来的。以我们今天的眼光一看,不难发现这显然只是托辞,只是因为这打油诗传了出去,人家便借坡下驴,还了回来。这首打油诗写得很诙谐,生动有趣,这正是慧洪的诗风。


第二首,是一首咏竹诗。如果说第一首只能看出慧洪不受羁绊的一面,那这首诗则能显示他的真水平。此诗名为《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全文如下: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不见同行木上座,空余听法石於菟。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风得饱无。

从诗题来看,写这首诗是因为惠洪看见崇胜寺有千余竿竹子,却只有一根秀出,被大家称为竹尊,所以他便为此竹写了这首七律诗。

诗的首联,是写竹子的风骨,第二句模仿的是黄庭坚的风格。前7个字是用其外在来衬托内在,后7个字则一笔勾出。次联其实是以竹自喻的写法,这竹子就像一位有才的君子,他不愿意和寒松一样被封为士大夫,只愿意在竹林间做一位竹中尊者。“寒松作大夫”的典故出自《史记》,为的是用对比突然出竹子的高洁。

颈联,“木上座”指的是手杖,很少有人会用竹子来作手杖,诗人用这一点来说明竹子不愿攀附。“空余听法石於菟”化用的是《高僧传》中的说法,於菟指的是虎,是说竹子宁愿在虎状岩石旁,听人说法。


最后的尾联,更是有趣,是一种很诙谐的说法。竹子以秋色、月光、清风为餐,饱食人间。很显然,到最后这两联,诗人已经不只是在咏竹了,而是写同自己一样,洒脱而又高洁的雅士。

据《宋诗纪事》记载,当年黄庭坚看到这首诗后“见之喜,因手书此诗”,他亲自手书抄了下来。而后在《僧宝正续传》一书中又记载,当时黄庭坚还表示:颇恨东坡不及见之。黄庭坚是苏轼的弟子,这是在说苏轼没看到这首诗,当真是可惜了。

这首咏竹诗,之所以会如此受待见,原因就在于它与一般的咏竹诗不太一样。首先,它的语言是极为诙谐生动的,后几句都是用对比,写出了竹子的高洁之气。其次,诗中多次用典,却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十分高明。

慧洪觉范平生存诗颇多,光是绝句律诗一类他就写了1200多首,词作也有21首收录在《全宋词》中,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写散文和序文。而且与一般的诗僧不一样,他是几乎所有题材都写,除了写禅诗,他还会写爱情诗,算得上是一个文坛全才了。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找一些他的爱情诗来读一读,会发现从他的角度来看爱情,也是颇有意思的。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