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南宋词人叶梦得,他的千千阙歌,是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发布日期:2022-8-3 8:38:55 访问次数:798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成就,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诚如王氏所言,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各有惊艳时光的浪花,每一朵浪花都镌刻着时代的风貌、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吐纳着时代的气息。这朵朵惊艳的浪花温润着时光,感动着世人。

宋词就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宋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词在宋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初词人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等在继承了五代词和南唐词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词的内容和题材都焕然一新。

北宋期间,经过柳永对慢词和长调的拓展,词作开始向通俗化迈进。之后,文坛巨擘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的观点,把诗歌手法和豪放风格带进词中,为词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

自此之后,词开始呈现出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状态:名家辈出、名作纷呈。贺铸、苏门四学士、周邦彦等词人粉墨登场,为北宋词坛增添了馥郁芬芳词坛高手竞相绽放。

宋词又以两宋过渡为界,南宋初期,很多词人跟随宋室来到江南,这些词人被称为“南渡词人”,其中就有像李清照、朱敦儒、万俟咏、吕本中、张元干这样的词坛大家。

整个南宋时期的词风明显不同于北宋时期,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更多表达了家国情怀和豪气干云的壮志。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很重要的过渡作用,他就是叶梦得,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期以“气”入词的风格,这里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和逸气三个方面。

名门之秀,青年才俊

1077年,叶梦得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儒的书香门第,江南望族吴中叶氏。

据叶梦得亲笔编写《叶氏宗谱序》记载:他的祖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名臣叶逵;曾祖叶纲是北宋光禄大夫;从祖父是北宋名臣叶清臣;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在北宋庆历年间为翰林学士。

叶梦得的母亲晁氏,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的妹妹。晁氏家族在宋代也是享誉一方的名门望族,吕夷简、曾巩、陆游都与晁补之家族有姻亲关系。此外,陆游的妻子唐婉,也是晁补之的孙女。

也就是说,叶梦得的父系和母系都是当时的士大夫家族,这种来自亲族的文化圈影响力和感染力,为叶梦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少年叶梦得博览群书,瀚海遨游,含英咀华,内外兼修,年龄增长的同时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时期的叶梦得已然成长为誉满乡里的才俊后生。

《宋史》中对叶梦得早年的学习经历有这样一段记载:“嗜学蚤(早)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亹不穷。”

这句话的意思是叶梦得很早就喜欢学习,取得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前人言行也有大量的了解,并能根据自身的认识去评论前代文学得失。此外,叶梦得口才也很好,善于雄辩,逻辑自洽,谈论起来滔滔不绝。

参加科举进入仕途,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是读书人的梦想,叶梦得也走的是这条路,只不过他更幸运一些。

1097年,叶梦得参加宋哲宗朝的科举考试,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弱冠之年的叶梦得将他的文学修为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考卷得到了众考官的一致点赞。毫无疑问,十年磨剑的叶梦得进士及第,他的才名也在京城文化圈流传开来。

学而优则仕。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的叶梦得从此踏入仕途,被任命为丹徒县尉,这是一个从九品的官职,主管一方法制。而这一年,他才20岁。

初入仕途,词风婉约

金榜题名,古人常说的人生四大乐事之一。春风得意的叶梦得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丹徒。丹徙地处江南腹地,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工作之余,叶梦得情不自禁地投身在湖光山色之中,感受到许久不曾有过的宁静、清新和愉悦,那些工作的压力和案牍劳形的疲惫也在不知不觉消弭在山间水畔。

纯净的大自然将他活泼开朗、好动的天性重新激发起来,也将他的诗心与灵感重新激发起来,他迫不及待地去体验丹徙温暖明媚的春日风光。

这首《贺新郎》就是他初到丹徙时写下的: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词作上阕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叶梦得写景,并非勾勒点染来摄取景物特点,而是通过工笔描绘,用细腻的文字细铺展开来,精细地展现景物特点。

起首三句描绘自己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他闲庭信步,来到室外,听到莺声婉转;他环顾四周,但见片片落花飘坠在点点青苔之上。词人猛然意识到原来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接下来两句,词人进一步描写庭院景象,无人注意的残花被风吹散,只有垂杨迎风自舞,庭院幽静空寂。暮霭中渐渐带着暖意,让人感到了初夏的气息。

词人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词人闲庭信步,在移形换步间将视野转移到时令交替的景物上: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

词人由于天气炎热而引出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女子绣像,正是月宫里的那位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的嫦娥仙子。然而它却使词人陷入沉思,他似乎想起了曾经邂逅过的一位女子。

下阕是词人的想象,江南美好的旧梦已断,沙洲边停放着她的小舟,碧绿的清水涨满,像一江新酿的葡萄酒;视野的尽头,水天一色,波浪粘连着远天,化成笼罩在江面上的苍茫迷蒙的烟雨景象。

楼前绿水悠悠,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方的她是否也在深深想望着词人,准备采一束苹花寄上?词人怅然地遥望,她的木兰舟不知飘向何方。

云帆在万里以外,几时才能来到词人身边的近旁?词人久久地目送着天边孤鸿,视线尽头,只见千山阻挡,有谁还能为词人再唱一阕《金缕曲》?

这是一首很有情致的婉约词,而这样的词风一直是叶梦得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主流,写的都是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偶尔抒发一下感情的词作。

叶梦得在宣和年间官任颍昌知府,在与朋友聚会时的场景,被他写在这首《虞美人》中: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词前有一条小序“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落花已作”。干誉和才卿是叶梦得在颍昌的同事,这两人与叶梦志同道合,相处很是融洽。

这首词描写的是叶梦得和朋友相聚,对酒当歌,饮酒赏花的欢快场景。

上阕写花开花落,在风中飞舞,黄昏时刻下起雨来雨,花多情,游丝亦多情;下阕写花下与朋友对饮,宴席上的歌女对花敛蛾眉,她们身姿曼妙,歌声婉转。词人笔下的宴会充满了文人雅趣。

这首词没有浓艳香软、精工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秀丽清新的语言。全词寓意丰富,情思曲折而深切,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这是叶梦得初入仕途的词风,从词中也能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自然的人。

叶梦得和朋友聚会结束后,他们还要一起到园中散步,看到园中的青梅高挂在枝头,不觉勾起了词人的情思,于是他又写下了这首《定风波》:

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余疏影照晴空。

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蒙蒙。

招呼远道而来的朋友,饮酒欢宴,同赏青梅,赋词助兴,词人殷勤劝朋友饮尽杯中酒。叶梦得早期的词作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文人雅致,他在北宋时期的词风大抵如此。

南渡之后,词风豪放

叶梦得早期的词风都是传统的题材,作风婉约,可是这一切随着北宋的终结发生了变化。

在历史叙事中,这也标志着两宋实现了交替。两宋之际的人们体会过北宋时较为安逸的生活,又体验了南宋初年时局的变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其词作带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个人的忧患意识、家国意识等交织在一起,人生际遇的落差无一不体现在词作中。

这时期,叶梦得的词风没有了以往歌舞宴乐的气息,词中更多表现出英雄气、狂气和逸气。这种词风在南渡之后形式了。

1131年,叶梦得出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时,他登上镇江北 固山,目睹了江阔潮水连海平的壮观景象后,写下了这首《念奴娇》: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满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词人由此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孙策,正值英年,有匡扶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英年早逝,饮恨千秋。

尤其是结尾两句,写月亮升起了,就是这个亘古不变的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历代豪杰。当年的情景,月亮是见证者,可是这些历史事件,又有谁会去问过。词中寄情于景,让人回味无穷。

此时词人的创作风格已然有了英雄气,他在1133年登上寿阳城楼及八公山,写下了《八声甘州》: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叶梦得在寿阳八公山登高望远,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这一段历史往事,触发词人思古之幽情,缅怀谢安等的英雄业绩,自伤年暮岁晚,功业无成,写下了这篇词作。

再如《点绛唇》一词,当时叶梦得已经退休,闲居在吴兴。词人登临吴兴县西北卞山绝顶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这一年叶梦得已经58岁,他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抒写自己复杂的情怀和对时局的感慨。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波澜跌宕,曲尽其妙,且处处转折,无不紧扣题意,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词中抒发了词人闲居时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也更多了一份逸气。

1136年,叶梦得在闲居卞山期间,登山南山台诏芳亭,连续写了三首《临江仙》,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诗人此年已近60岁,闲居吴兴,不得不以醉酒、赏月、做诗来打发日子,但他并没有忘记家国大事。因而在这月夜泛舟,遨游太湖的时候,便很自然地想起东晋名将祖逖。

他与同游的朋友谈起时局,他告诉同游的朋友,不要为自己老了还发狂似地引吭高歌而发笑;他还提醒朋友,一定要为家国事业奋斗一生。

词人虽然两鬓斑白,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还能够像东晋英雄祖逖一样,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实现他的壮志宏图,这样的词中更多了一份狂气。

1138年,62岁的叶梦得第二次被任命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叶梦得镇守建康,扼江守险,面对无限风光,词人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水调歌头》: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上阕描写了霜降时节的凄清秋色;下阕写习武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心系国家的强烈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惆怅之情。

全词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又苍健,词中的英雄气、狂气和逸气融于一体。词人只能将自己这种感情融入到寄情于山水间的词作中。词人的这种豪情一直贯穿在南渡之后的词作中。

晚年词风,落其华而实

绍兴十年,叶梦得辞官回乡,隐居在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叶梦得早在宣和五年的时候就在石林谷修筑了一座别馆,在别馆中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是词人在1143年所作,当时南宋词坛多以豪放见长,但叶梦得的这首词却一改流行词风,由豪放转为委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叶梦得词有雄杰、豪放的一面,但也有“简淡”的一面,这首词就是“简淡”的代表。词人描写的是一幅夏夜纳凉图,上阕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下阕转写他的所感所思,十分富有哲理。

人生暮年,热衷公益

在退隐湖州期间,叶梦得整理了自己一生的词作,将其全部收录在《石林词》中,并付梓刊印,一时广为流传。

晚年的叶梦得在公益事业方面也是很热心的,提倡修建的藏书楼就叫“紬书阁”,其名取太史公司马迁“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叶梦得作有《紬书阁记》,专门记录了他藏书的事情。

“紬书阁”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家乡学子可以免费借阅读书,叶梦得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他的这一善举直接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1147年,叶梦得已经71岁高龄,可是命运与他又开了个玩笑,他的藏书楼不幸遇火,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藏书楼也化为瓦砾。他晚年热衷的公益事业就此也付诸东流,第二年,词人在无比的惆怅与未尽的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评价叶梦得“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也就是说叶梦得在每一个任职的地方,都有显著的成绩。这是从叶梦得的仕途上做的评价。

写在后面

叶梦得是有追求的,他的人生追求和词作的追求都经历了现实的熔铸,并融入到现实当中;叶梦得的一生是有梦想的,他一生的理想在他的词作中都如实地反映了出来。

南渡之前的词作,是现实的反映;南渡之后的词作,也是现实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的词风起了很重要的过渡作用,影响了很多南宋词人。

南宋学者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也就是说,叶梦得晚年的词风非常现实,但是又在现实中有强烈的豪气,有些词作甚至有很高的造诣和境界,可以比肩陶渊明与苏轼。这是关注从叶梦得的词风方面做的评价。

纵观叶梦得的一生,他的词就是他人生的写照,他以“我手写我心”的人生情怀,谱写着一千千阙歌。这千千阙歌,是他心路历程和人生足迹的见证,他的词也是那个时代有着强烈入世情怀的文人士大夫的真实写照。

二维码
微信

微信号:fdl867201610

QQ
电话
400 106 2866
邮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