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2-15 15:21:40 访问次数:883
我们一谈个人知识管理,很容易被狭义理解为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上,而没有意识到个人知识管理只是一个辅助的方法或者工具。知识管理不直接创造价值,这是我们做个人知识管理需要去意识到的。个人知识管理是辅助我们应用知识到实践中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达成业务目标,这样能真正创造价值。
首先谈一下知识广度和深度。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就叫沙堆模型。我们怎么才能把一个沙堆堆得很高。当这个沙堆堆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再继续把沙堆堆得更高,一往沙堆上放沙子,沙子就会往下掉。除非我们把底部面积扩大才能够进一步把沙堆堆高。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啥对模型的高度刚好对照到沙堆模型的地步面积。从这个关系可以看出,知识的深度一定是由足够的知识广度来做支撑的。当有了足够的知识广度以后,还不一定马上形成知识深度,我们还要不断做相关的总结和复盘。最后进行提炼,形成知识深度。这就是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的关系。同时我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广度后,为什么还需要把沙堆朝更高的高度去堆砌呢?因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由个人知识深度和专业领域深度所决定的。我们要避免样样都懂但门门不精通的状态。这样实际上不能够为自己或者组织创造价值。我们的价值一定是体现在自己的深度能力和深度积累上。成为某个行业资深的,类似专家的角色。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提升离不开学,因此要在个人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持续提升离不开终身学习。学海无涯整个知识范畴相当大,即使在独立的的业务领域,专业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拿小学生考试为例,我们看到小朋友考到及格的60分或者是80分会相对容易,或者平时不太努力,临时抱佛脚也能考到七八十分。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考满分就会相当困难。特别是要从95分提升到100分会相当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付出长期持续学习和积累,这跟学习曲线是一个很类似的道理。所以我们有时候要意识到我们要去拓展深度进行持续积累,特别是积累到最后阶段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带来突破,迎来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在知识管理里面或者知识库构建里面,我们经常谈到知识的层次。简单来讲,从最底层信息到知识,从知识通过实践变成技能,从技能通过总结复盘变成方法论。所以我们需要意识到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方法论之间的区别。我们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停留在知识到技能的这个层面不断循环。很多事情如果做过,以后就会做,如果没有做过得,也绝对不会做。很多东西只能做到按部就班,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很简单,因为从知识到技能更多只需要按照别人的方法按部就班去实践即可达成。但是从技能到方法论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主动发起一些关键的总结和复盘。而且这个复盘包含浅度复盘和深度复盘。浅复盘就是一件事情做完以后做总结复盘。同时,一星期、一个月或者一年,对自己做过的同类事情进行周期性复盘。周期性复盘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抽象事物的共性,抽象问题的共性。形成自己做事情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模式。这才是个人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我们遇到问题后,习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同类问题的搜素,虽然我们很容易搜索到想要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很难搜索到针对这个问题别人是如何定义、如何分析和解决的,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怎样的我们往往并不关心。直接从问题跳到解决方案,导致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提升。所以我们即使在用搜索引擎,也要考虑两个方面能力的提升。第一个是我们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怎么去分解出适合搜索的关键字。因为大的颗粒度做完全匹配并不容易;第二个是当我们搜索出来解决方案以后,很可能只是大的问题的多个方面零散的知识点和子解决方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锻炼的核心能力就是如何将我们搜索到的诸多内容做集成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实际上就是针对问题的前期分解以及后期的集成和整合能力。
上一信息:3月14日上午7时,岛内惊现“蘑菇云”,现场噼里啪啦,爆炸不断
下一信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